大明蓼国公张鹿安率领临时组合起来的明军骑兵,突然降临在大清怀顺王耿仲明所部之后,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打了耿仲明一个措手不及。
作为沙场悍将的耿仲明,虽然很快镇定下来,开始组织部将进行反击,但是明军的骑兵在金百里、马进忠、牛万才和贾三省的率领下,狂飙突入清军大阵之中连破数营,对着慌乱的清军将士进行大砍大杀,将原本占据一定火器优势的耿仲明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明军骑兵将领金百里在混乱的战场,突然看到了穿着十分拉风,想要逃离战场之上的耿仲明,连忙率领少数的精锐亲兵,径直杀向了耿仲明。
因为事发突然,其余各处的清军根本无法对耿仲明进行救援,护卫在耿仲明旁边的管家耿福只得硬着头皮带着耿家亲兵上前迎战。
金百里带着的明兵人数较少,一时之间被耿福给挡住,金百里心中焦急,大吼一声:
“贼子找死!”
说完便直接杀向了耿福,耿福哪里是金百里的对手,战至三合便被金百里一刀砍落马下,被后面的明军战马给直接踩死。
而借助于耿福以生命为代价争取来的时间,清国怀顺王耿仲明得以在很快赶来的大将徐得功和连得成的护卫下,仓皇失措地向庐州城方向逃去。
一直在外围观战的张鹿安,急忙和部下孟大河一起,追击着耿仲明的余部,而耿仲明所部正北面的张鹿远所部也趁机发动全线反攻,耿仲明所部将士顿时崩溃,拼命地追随着自己的主子向东逃去。
张鹿安和孟大河一直追击到庐州西面的官亭,遇到了从六安州城返回救援的耿仲明部将曾养性和陈绍忠二将的联合阻击,另一员清将刘良佐更是将耿仲明接应回庐州后,返身参战。
张鹿安看到大局已定,为了避免陷入清军的包围之中,命令孟大河所部殿后,然后开始徐徐地向后撤退回到六安州城之中。
张鹿安此时实施的大范围转移、穿插作战,打的非常漂亮,成功地破解了清军东南和东面两处主阵地,使得明军的外部环境变得稍微宽松一些。
趁此机会,张鹿安一边命令部下战兵休整,一面命令水师昼夜不停歇,尽快将百姓们转运至正阳关。
已经身在固始城的清军统帅勒克德浑,命令部下将领雅思胡立足霍丘,不断地向正阳关发动突袭作战,却被防守的明军击退。
勒克德浑打算亲自率领大军东进,却在此时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愤恨之余,勒克德浑还是不断地向清廷报告请求调遣更多的满洲精锐南下江淮参战,并且上奏弹劾安庐巡抚李犹龙和怀顺王耿仲明贻误战机和作战不利。
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强撑病体,派人下诏罢黜李犹龙的世职和原本赏赐的旗人身份,并且严旨申斥,要求李犹龙立刻纠集安庐和江西的清军再次北上进攻大明蓼军。
同时为了给勒克德浑加油打气,多尔衮命令满洲镶黄旗一等梅勒章京钮祜禄.伊尔登、二等甲喇章京领大内一等侍卫钮祜禄.遏必隆兄弟俩率领满洲精锐重骑兵三千人南下支援勒克德浑,同时命令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押送重炮从河南洛阳移驻颍州颍上县,接受勒克德浑的指挥。
为了给张鹿安施加更大压力,多尔衮严令北线的济尔哈朗所部加强对辽西的攻势,逐渐逼近了辽西重镇宁远城;
清军中线的博洛也是响鼓不用重锤,很快便带兵收复了山东青州一带,逐渐逼近了登莱运河防线。
登莱重臣王公弼不得不命令还在执行转运泰安硫磺矿的军民从泰安撤离,并且派人给张鹿安传信,明确告知山东方面的退路已断,他准备在登莱运河一线布置兵力努力防守。
一连串的消息被先后传入到张鹿安的手中,张鹿安知道情况紧急,一面布置各部的防守任务,一面催促赶到正阳关的阎尔梅和六安州城内的张荣抓紧组织老百姓的撤离。
只是一旦明确加强撤离速度,必将给老百姓带来极度的不安,很快原本还信誓旦旦要跟着明军撤退的大量六安州城的百姓,不知道被何人怂恿,逐渐放弃“背井离乡”的想法,选择继续待在原地。
“大清虽然野蛮嗜杀,但是只要是不反抗,应该还能留下性命,而如果跟着蓼国公走,很可能会在半路就被清军给劫杀……”
大量老百姓的思想转变,给转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张鹿安无奈之下,只得亲自拍板,将愿意离开的老百姓优先送走,剩下的人只能听之任之。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从北面传来消息称清军乌真超哈炮队已经到达了淮河以北,并且对行驶在淮河上的明军水师船只进行炮击,当场炸沉了十来艘明军船只,虽然明军进行了积极救援工作,但是仍然至少造成了上千名老百姓的落水身亡。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很快在寿州和六安州一带的老百姓之中传开,甚至包括原本想要跟着张鹿安离开的马进忠、牛万才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马进忠的意见就很有代表性:
“平静的淮河已经有如此巨大的风险,更何况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
这些来自于北方的汉子,一辈子都未曾见过大海,对着陌生的海洋的巨大恐惧,让他们矛盾至极。
为了留下这些精锐的百战精英,张鹿安不得不下令张应举所部负责向北进军,打通从陆路返回登莱的通道。
有了张鹿安的这个保证,马进忠和牛万才等人这才安定下来,明确表示愿意从陆路前往登莱。
一切看着像是在既混乱又茫然的方向前进,但是突然之间,从西面传来的紧急军情:
刚刚被调往西线的明军将领金百里在史河岸边的石佛店迎战清军骑兵,被打的大败,明军骑兵损失惨重,包括金百里在内,多名重要将领身负重伤。
张鹿安听闻以后,立刻就带着亲兵来到了抗清前线阵地,明军将领彭心见向张鹿安报告道:
“大帅,清军这次来的是从北方而来的精锐重甲骑兵,类似于前锋巴牙喇营,人马俱披重甲,装备了大量的破甲箭。趁着我们骑兵与一线的清军骑兵纠缠之际,这些清军骑兵突然从林中冲出,我们的火器失去了作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本章完)